推荐榜 短消息 big5 繁体中文 找回方式 手机版 广 广告招商 主页 VIP 手机版 VIP 界面风格 ? 帮助 我的 搜索 申请VIP
客服
打印

中国古代官职及品阶初探

购买/设置 醒目高亮!点此感谢支持作者!本贴共获得感谢 X 1

中国古代官职及品阶初探

中国古代官职的情况,涉及官署名、官名、官员的职掌等方面。各朝代的情况,也不尽相同。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。

【游戏规则】
1、禁止连楼回复,回复需隔两楼;
2、回复须引用楼上!
3、请列举你知道的中国古代官职及品阶   简介要素为:官职名,品阶,朝代,京官或地方类别等。字数不超过200字
4、不限制回复次数!当本主帖的总回复量超过30、你的回复次数超过6次(即7次及以上),即可奖励:6金币/次,你在本帖最多只能获得 100金币;佩带勋章者金币不再翻倍。
5、请在你的任意一个回复楼层中标注“结算楼层”字样,否则不予评分。如果重复标注,将被取消评分,并处罚 -100金币。

【游戏举例】
    秦中央官职设丞相、太尉和御史大夫,组成中枢机构。丞相管行政、太尉管军事、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。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。下有九聊,分管各方面政务,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。三省为中书省(决策)、门下省(审议)、尚书省(执行),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。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,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,门下,尚书省遂废。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,内阁大臣称为辅臣,首席称首辅(即宰相)。清代有军机处,王、公、尚书等为军机大臣,掌握政府大权。
结算楼层

【游戏开始】
【丞相】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,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。有时称相国,常与宰相通称,简称“相”。

       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               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        
版主评語: 不用客气
回复已审核


[ 本帖最后由 不用客气 于 2013-11-19 11:13 编辑 ]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
点此感谢支持作者!本贴共获得感谢 X 1
TOP

引用:
原帖由 xjb555 于 2013-11-16 00:03 发表
中国古代官职的情况,涉及官署名、官名、官员的职掌等方面。各朝代的情况,也不尽相同。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。

【游戏规则】
1、禁止连楼回复,回复需隔两楼;
2、回复须引用楼上!
3、请列举 ...
太尉,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,秦朝以“丞相”、“太尉”、“御史大夫”并为“三公”。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。
1

TOP

引用:
原帖由 sd225597 于 2013-11-16 00:09 发表

太尉,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,秦朝以“丞相”、“太尉”、“御史大夫”并为“三公”。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。
1
【太师】指两种官职,其一,古代称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“三公”,后多为大官加衔,表示恩宠而无实职。其二,古代又称太子太师、太子太傅、太子太保为“东宫三师”,都是太子的老师,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,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。
1
结算楼层

[ 本帖最后由 小风牛 于 2013-11-17 13:33 编辑 ]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
TOP

引用:
原帖由 小风牛 于 2013-11-16 07:22 发表

【太师】指两种官职,其一,古代称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“三公”,后多为大官加衔,表示恩宠而无实职。其二,古代又称太子太师、太子太傅、太子太保为“东宫三师”,都是太子的老师,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,后来也逐 ...
六部,是指“吏部,管官吏任免、考核、升降等事;户部,管土地户口、赋税财政等事;礼部,管典礼、科学、学校等事;兵部,管军事;刑部,管司法刑狱;工部,管工程营造、屯田水利等事”。各部长官为尚书,副职为侍郎。下设郎中,副职称员外郎,下属官员有主事等。此外,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,负责管理图书、编修历史、制定历法等工作。如司马迁、张衡曾任太史令。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。
1

TOP

引用:
原帖由 xjb555 于 2013-11-16 07:45 发表

六部,是指“吏部,管官吏任免、考核、升降等事;户部,管土地户口、赋税财政等事;礼部,管典礼、科学、学校等事;兵部,管军事;刑部,管司法刑狱;工部,管工程营造、屯田水利等事”。各部长官为尚书,副职为侍 ...
【少保】指两种官职,其一,古代称少师、少傅、少保为“三孤”,后逐渐成为虚衔,如《梅花岭记》“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”,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,故称。其二,古代称太子少师、太子少傅、太子少保为“东宫三少”,后也逐渐成为虚衔。
1

TOP

引用:
原帖由 爱若初见 于 2013-11-16 08:02 发表

【少保】指两种官职,其一,古代称少师、少傅、少保为“三孤”,后逐渐成为虚衔,如《梅花岭记》“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”,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,故称。其二,古代称太子少师、太子少傅、太子少保为“东宫三少 ...
【军机大臣】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。任职者无定员,一般由亲王、大学士、尚书、侍郎或京堂兼任,称为军机大臣。军机大臣少则三、四人,多则六、七人,被称为“枢臣”。。
2

TOP

引用:
原帖由 小风牛 于 2013-11-16 08:15 发表

【军机大臣】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。任职者无定员,一般由亲王、大学士、尚书、侍郎或京堂兼任,称为军机大臣。军机大臣少则三、四人,多则六、七人,被称为“枢臣”。。
2
大司马:是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, 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。 西汉一朝,常以授掌权的外戚,多与大将军、骠骑将军、车骑将军等联称,也有不兼将军号的。 东汉初为三公之一,旋改太尉,东汉末年又别置大司马,位在三公之上。 魏晋为上公之一,位在三公之上,第一品。 南北朝或置或不置, 陈但为赠官。 明清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。
2

TOP

引用:
原帖由 sd225597 于 2013-11-16 09:23 发表

大司马:是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, 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。 西汉一朝,常以授掌权的外戚,多与大将军、骠骑将军、车骑将军等联称,也有不兼将军号的。 东汉初为三公之一,旋改太尉,东汉末年又 ...
【学士】魏晋时是掌管典礼、编撰诸事的官职。唐以后指翰林学士,成为皇帝的秘书、顾问,参与机要,因而有“内相”之称。明清时承旨、侍读、侍讲、编修、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,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。如《<指南录>后序》“以资政殿学士行”,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;《谭嗣同》“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”,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,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。
1

TOP

引用:
原帖由 LNCYWYF 于 2013-11-16 10:16 发表

【学士】魏晋时是掌管典礼、编撰诸事的官职。唐以后指翰林学士,成为皇帝的秘书、顾问,参与机要,因而有“内相”之称。明清时承旨、侍读、侍讲、编修、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,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 ...
【御史】本为史官,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“秦御史前书曰”,“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”。秦以后置御史大夫,职位仅次子丞相,主管弹劾、纠察官员过失诸事。韩愈曾任监察御史,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。再如《记王忠肃公翱事》“公为都御史,与太监某守辽宁”,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。
3

TOP

引用:
原帖由 小风牛 于 2013-11-16 10:36 发表

【御史】本为史官,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“秦御史前书曰”,“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”。秦以后置御史大夫,职位仅次子丞相,主管弹劾、纠察官员过失诸事。韩愈曾任监察御史,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。再如《记王 ...
大司农:本名治粟内史﹐汉景帝後元年(前143)﹐更名为大农令﹐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﹐改为大司农。新莽时称羲和﹐後又改为纳言﹐东汉时复称大司农。从西汉到东汉﹐或简称为官名。秦置治粟内史。西汉沿置,为九卿之一。景帝后元年(前143),改名为大农令。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,再改为大司农。掌钱谷,为国家财政长官,与管理皇帝私财的少府并列。
2

TOP



当前时区 GMT+8, 现在时间是 2025-7-2 11:56